十九大召开以来,建立与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相适应的空间规划体系,以及加快推动社会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构成了城乡规划工作的宏观背景,必将推动城乡规划建设走向更为综合的空间治理过程。追求美好人居环境是城乡规划的理想和价值,需要在空间治理转型中面对新挑战,在践行生态文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有更大的作为。 2019年5月18日,以“空间治理与美好人居”为主题的“第8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暨第四届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生论文竞赛”(以下简称金经昌论坛)在同济大学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与青年规划师齐聚一堂,探讨与交流如何实现新空间、新人居的创新实践。
第四届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生论文竞赛从2018年5月份开始启动,到2018年9月30号截止,一共收到海内外45所高校的学生投稿的总共150篇参赛论文。最终评选出30位获奖者,其中包括15个优秀奖,15个佳作奖。本次论坛上举办了颁奖仪式,为优秀奖、佳作奖得主颁发奖状,同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黄建中教授主持颁奖仪式。
在本次论坛上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吴志强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杨保军院长,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张兵副局长,分别针对十四五城镇化与城市建设国家重大项目核心领域、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思路和规划学科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需要等主题做了主旨报告。
吴志强:十四五城镇化与城市建设国家重大项目的立项思考
“十四五”最重要的核心还是要尊重城市规律。纵观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等国家,在经历城镇化率50-60%的阶段以后都留给世界城市规划学科非常重要的技术进步遗产。目前我国的数字技术也在突飞猛进,中国在经历这城镇化率50-60%的阶段,我相信中国一定能给全人类贡献创新的、智能的规划。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高速工业化和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升,未来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将会给世界资源环境造成不可承受之压力,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和世界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杨院长指出在生态文明核心思想指引下,需要重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的位序。强调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将以构建“安全、和谐、开放、协调、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为总体目标。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具有战略性、科学性、权威性、协调性和操作性的五大属性以及国土资源、生态本底、实力映像、美好家园、文明载体和治理工具的六大内涵。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城乡规划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优势,另一方面要结合吸收国土规划的政策工具和刚性传导优势。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不是原有各类规划拼凑型的“物理整合”,而是重构型的“化学反应”。
下午的举行的平行分论坛上,30位青年规划师分别就“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城乡统筹与规划变革”、“城市设计与文化传承”、“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研究方法与技术创新”五个议题进行演讲。
分论坛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