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1日,以“城乡发展:规划与市场”为主题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2018学术年会在同济大学开幕。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规划、乡村振兴等议题展开探讨。
大会开幕式由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空间规划研究院副院长裴新生主持。主持人首先介绍了此次年会的领导嘉宾,并邀请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王新哲在开幕式上致辞。
伍江副校长代表同济大学对本次年会的召开表示诚挚祝贺。他认为新型城镇化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过去30多年持续高速的城镇化,给中国的经济提供了极大、极强的动力,但是也留下了很多问题。伍江副校长认为,新型城镇化应该是永恒的话题,需要各位规划界同行集思广益,才能真正为中国的城镇化中出现的问题把脉并开出药方。
李振宇院长在致辞中代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向来自各地的专家委员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进入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后,我们的社会正面临六对矛盾:算法与体验、生态与建构、共享与专属、当代与传统、社会与美学,以及乡村与城市。为了让城市和乡村更好地发展,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李振宇院长致辞
随后,专委会主任委员朱介鸣教授为增补委员李广斌(苏州科技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系副教授)、李欣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讲师)、桑劲(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副院长)、雷诚(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滕熙(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所副总工程师)颁发聘书。主持人裴新生还揭晓了会议论文比赛获奖名单,并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党委书记彭震伟教授、以及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尚武教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研究院资深总工夏南凯教授分别为一、二、三等奖获奖作者颁奖。随后,各位嘉宾、委员及获奖作者在B楼入口合影留念。
本次会议的第二阶段为主题报告。吴志强、陈杰、朱介鸣等三位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为听众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首先作了题为《智能规划助力智能城镇化》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城镇化、城市建设都是有限资源,所以更重要的一个指标是“可城镇化率或城镇化潜在率”。城市规划的思路有三种:理想导向、问题导向和城市生命规律导向。他总结了三类城镇化的典型模式:“意奥模式”、“德瑞模式”和“英美模式”。吴院士同时指出,中国城镇化正处于转型分叉的关键期,需要走智力城镇化道路。他的研究团队识别了全球13810个城市,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世界城市建成区样本的全覆盖,绘制出了人类城市最完整状态的一张图。此外,研究团队已经完成了9516个城市区的“城市树”的绘制。这些“城市树”样本通过自动归类,分为萌芽型、佝偻型、成长型、膨胀型、成熟型、区域型和衰退型七大类。在此基础上,吴志强老师的研究团队,还完成了世界首个城市智能推演平台。
陈杰系主任做专题报告
朱介鸣教授做专题报告
供稿:城乡统筹规划研究中心、规划设计三所
摄影:陆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