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

当前位置:首页

西南所所长肖达接受成都新民晚报独家专访

2009-05-11  8172
分享到:

       绿色,青翠欲滴,在新映秀的规划蓝图上,小镇与郁郁葱葱的草木相融相合,如一块镶嵌在群山间巧夺天工的碧玉。
     “玉是温润的,有感情的,新映秀不能只是对冷酷灾难的纪念和对痛苦往事的回忆。它应该生机勃勃,是一座温情的小镇。”肖达,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南所所长,去年6月至今,他一直参与负责同济规划院对都江堰市和映秀镇原址重建的规划设计工作。昨天下午,他在成都接受新民晚报的独家专访时,为我们描绘了映秀充满希望的明天。

 

0.74平方公里聚集大师精品
      抗震建筑示范区,这是将从废墟上站立起来的新映秀最重要的定位。那它到底具有怎样的示范意义呢?对此,肖达侃侃而谈。映秀是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在地震断裂带边如此高效有序地重建一个崭新的城镇,这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很少有的,必然会对全国乃至全世界有着教科书般的意义。
• 技术意义
      在映秀房屋建造中将集中应用一批最成熟的结构技术、抗震材料等。虽然,在具体施工中也会试验一些新技术、新材料,但这仅限于地震遗址。通过实地测试,更符合实际的建筑防震防灾理念和方案会逐步形成,将有效推动整个灾区庞大的重建工程。
• 保障意义
      映秀重建不只是简单地把房子造起来,再获新生的它必须拥有十分完备的防灾安全系统,例如避难场所、避难通道、物资储备库等。
• 建筑意义
      吴良镛、何镜堂、彭一刚、贝聿明、保罗•安德鲁等大师都参与了映秀重建的规划设计,面积仅0.74平方公里的映秀新镇将成为大师集群设计点。清华、同济等高校的设计团队也在此承担了部分项目,以后映秀新镇将成为建筑设计界学习观摩研究的样板。
      “大师们会在哪里留下匠心独运的妙笔呢?”记者的问题才出口,肖达立刻兴奋地一一道来:贝聿明的建筑设计公司承接了河口纪念广场的设计工作,何镜堂院士将着力打造地震遗址公园和地震纪念平台等,保罗•安德鲁将勾画漩口中学遗址……
 

温情小镇不用伤疤刺痛心灵
      谈话中,肖达很不愿意记者将新映秀称为城市,“这个说法必须纠正,新映秀是镇,是充满温情的小镇。城市刚性高速,而小镇悠闲舒适,让人时刻从内心深处感觉到淡淡的幸福。”
      肖达说,当初,自己刚参与规划设计时,曾主张镇区重建应凸现地震造成的伤害,但这一想法立刻遭到了四川当地专家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对经历苦难的人来说,每天看到破碎的家园,心头的伤口会一次次被撕开,永远无法愈合。“规划设计是有感情的,是懂得人性关怀的,因此,我们决定依托生态环境,保持自然风貌,把小镇建成一个温柔的家。”
      肖达告诉我们,新映秀会构筑一条条绿廊,用以沟通山脊绿带、山谷绿带、滨河绿带,把小镇外围的自然森林引入镇区。镇区内不会过多出现地震留下的伤痕伤疤,因为它太刺痛心灵。
      镇区的民居将充分保留当地的传统风貌,以二三层高的小楼为主。同时,建筑将彰显羌藏汉相互融合的民族特色,川西民居、藏式建筑和羌楼都会在人们眼前一一呈现。
 

户户临街发展旅游助“乐业”
      坚固的住房让人有了安居之所,可受灾群众更期待小镇经济的复苏,规划中又是如何考虑让人们“乐业”的呢?
      “靠旅游。地震前,映秀的主要经济支柱就是旅游,它是汉文化到羌藏文化的过渡带,是前往卧龙、九寨沟等著名风景区的中转站。”肖达说。
      为更好地发展旅游经济,小镇采用了户户临街的设计方案,让居民都可以经营旅游服务项目,但为了防止商业过度化,规划对店铺位置做了相应的合理布局。同时,由于住宿的游客过多,会给生态环境和地震遗址造成破坏,所以新映秀服务配套设施的接待能力被控制在了每天9000人次左右。
      在农业方面,小镇将坚持生态和休闲的思路,种植适应环境的无污染蔬菜瓜果,养殖畜禽,兴办农家乐。在工业方面,规划中鼓励发展不破坏生态环境,有助于推动旅游经济的项目,例如“震中石”手工生产厂等。

 

地震遗址将掩映在绿树丛中
      灾难肆虐后的满目疮痍,是对人的珍贵启示,地震遗址圈将保存这段不能被忘却的记忆,它包括地震纪念平台、地震遗址公园、地震断裂带遗址、枫香树村遗址等。
      “对地震遗址的规划,我们的总体思路是柔化伤痛,减少它的压迫感和压抑感。”以地震遗址公园为例,肖达娓娓道来,“我们将清理掉过多的废墟,部分恢复老镇区的街道,保留和加固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断垣残壁,如映秀小学没有被震倒的半扇大门等。”
      园区内将大量种植树木,把地震留下的伤痕掩映在一片翠绿中。游客进入园区,是感受,而非痛苦,在震撼于灾难的无情时,看到的更多是勃勃生机。
      布满伤痕、扭曲歪斜的漩口中学,虽然是一座标志性建筑,但设计时仍要通过外观的适度改造,在保留其原有状态的同时,化标志形象,决不能把一块巨大的伤疤明显地矗立在眼前,不时勾起人们痛苦的回忆。
 

多条“生命线”提升防灾能力
      地震虽然过去了,但劫后余生的人们害怕不幸会再次降临。面对这种深深的恐惧,肖达表示规划中已有了提升新映秀防灾能力的详细方案。
      • 映秀新镇在规划设计上采用了街巷系统,它四通八达,有利于人群及时疏散。
      • 除213国道、都汶公路高速段外,岷江东岸的道路将提升等级,使其能达到国道的通行和运输能力,这样一旦发生灾难,映秀就有了多个出入口,不会成为孤岛。
      • 河口纪念广场将设计大型避难场所、物资储备库等,以备不时之需。
      • 新映秀保留了抗震救灾时使用的直升机停机坪,作为紧急的空中救援平台,一旦发生情况,救援直升机可以从都江堰起飞,沿岷江峡谷抵达映秀镇。
 

映秀重建规划设计方案通过
      映秀原址重建的规划设计方案已被四川省委省政府、阿坝州政府批准通过。今年5月12日前后,映秀小学和幼儿园、鱼子溪大桥和河堤、中滩堡大道等重点项目将启动。映秀镇规划区面积约0.74平方公里。规划区内,映秀镇中心镇区人口规模控制在5700人,全镇1745户,每户平均居住面积达100平方米左右。
      • 设计定位抗震建筑示范区、5•12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地。
      • 生态景观格局三山二水夹一镇,通过一条完整的生态廊道连接各个生态要素。
      • 中心镇区规划一“心”多“点”,四区八组团、轴廊贯通。 “心”,指河口纪念广场及公共服务中心;“心”,指门户节点,都汶公路高速段映秀出口将建设标志性浮雕群;“轴”,沿岷江的发展轴和沿渔子溪的生活轴;“廊”,即渔子溪及岷江生态廊道;“四区”,为公共服务片区、居住片区、商住片区、发展备用片区。
      • 抗震安全体系 由生命安全网络和生命基础设施两部分构成。 系统整合消防、人防、防洪、抗震、防次生灾害等灾害防护功能,并通过指挥工程、生命线工程、紧急避难和集散工程以及综合防灾分区,综合设置城镇范围内的各项防灾减灾体系。
 

转载自新闻晚报

  人事系统 | 项目管理系统| OA办公系统联系我们
 上海工商    © TJUPDI.COM 沪ICP备05050893号 已访问人数:
扫一扫 关注微信
扫一扫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