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时值“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之际,曾经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的专家、规划师及青年学子们,秉承“求真、做实、解难、创新”的同济精神,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起点上,以新的视角再次踏入这片曾经满目苍夷,如今温情幸福的土地----汶川。 5.13日下午,回访团一行,在汶川县县委书记张通荣、汶川县规划局局长汪永峰的陪同下,实地参观了汶川县城灾后重建十年的发展建设。一行人首先参观了汶川博物馆、具有民族风情的“中国羌城”、岷江河畔以及全民起舞的锅庄广场。 张书记针对灾后重建规划的建设与实施给随行回访团做了细致的介绍和说明。张书记表示,近年来在新的转型发展需求下,汶川以康养产业为主导,以持续提升人民幸福感为目标,在重建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岷江岸线进行了亲水、观水的景观化塑造,补充了多处休憩设施;结合山形山势,增设了环山步道,补充完善了汶川立体慢行系统。回访团成员纷纷表示,灾后重建让汶川十年蜕变,昔日的震中灾区如今已是生机盎然的美丽家园。
资深总工夏南凯建议,汶川作为震中区,在灾后迅速建立了抗震救灾的理念和体制,汶川能不能在地震纪念遗址的基础上,把抗震救灾的经验和工作体系上升到理论体系,成为世界级的经验成果。汶川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重要抗震救灾的研究地?成为一个永久性会址,策划世界性的活动。在今后的规划中,应深入研究汶川的独特性资源,比如汶川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世界第一这一点,就可以做做文章,将其纳入更大的旅游格局和交通格局中审视,寻求优势资源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