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

当前位置:首页

规划青创活动日 | 国土空间规划主题

2020.01.02  184648

        2019年12月21日,科研创新种子计划微论坛年终活动——规划青创活动日(国土空间规划主题)在同济规划院408会议室举办。

        本次活动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旨在促进学院和规划院青年规划师成长,加强对规划转型的适应性和创新引领,促进同济规划支撑性力量的培育。

1
主持人:汪劲柏  博士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部常务副主任

2
致辞人:张尚武  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活动首先张尚武教授致辞,并提出“规划青创俱乐部”的倡议。张教授指出,同济规划的发展模式就是协同创新模式,规划院、建筑院和学院紧密衔接在一起。当前,规划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在变,前端地理、技术、生态多学科研究城市规划问题已经有一些积累,中间有一个转化环节,末端才是规划的实践。现在缺了这几个环节之间应用和转化的连接点。很多研究问题来源于实践中发现的一些短板,跟基础端研究的连接要靠有研究实力的青年教师和骨干规划师互动协作,从方法领域到基础领域,再到专项的系统研究,大家能够组合在一起,针对某个阶段和某类空间规划里碰到的一些问题,成立研究小组,持续积累,形成创新成果。希望通过这样系列性的活动,既加强规划院对外社会服务的能力提升,也加强个人的学术积累,对规划院和学院的总体科研能力提升也是有帮助的。

        随后是规划青创宣讲会,共有五位青年教师和三位骨干规划师分别做了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宣讲。
3
宣讲人:刘超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助理教授
《国土空间规划中双评价信息平台建设》

        刘超助理教授介绍其研究领域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大数据分析与统计,另一个是生态能源环境评估规划。其中,大数据分析方面启用了ABCM大智移云技术群,该群综合运用了大数据、AI智能算法、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有助于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结合双评价工作,可以设计和研发一套搭载数据库,继而研发出基于模型的国土空间双评价的软件产品。该软件首先进行数据库的搭建以及模型方法搭建,将上述信息进行云端化以及GIS封装处理,规划设计师就可以使用这个软件了。之后,该软件会进行云端化处理,搭接一些合法的国内外的高精度的数据库,进行模型的导入和缺省化,便于实际工作的开展。

4
宣讲人:郁海文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空间规划研究院 副所长
《国土空间规划的温州实践》

        郁海文所长在演讲中阐述了自己对总体规划目前进展的总体认知、并对市县级规划编制要点、主要技术要点进行解读,还探讨了温州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当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他认为,国土空间的规划实质上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种体现,战略思维层面,要全面承接中央到省到市各个层面的战略部署;底线思维层面,要确定不同属性用地分区和保护边界;进而把主要的关键的要素拎出来,浓缩成一个山水林田湖草城的结构;最后,落到指标、布局方案和信息平台的建构。

5
宣讲人:程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助理教授
《国土空间绩效评价和潜力研究》

        程瑶助理教授认为,同济规划学科和同济院设计实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科跟实践密切相关的一条有特色的发展路径的基础之上。国土空间规划开始以后,陆续接触到一些新的体系,这是很大的挑战,但也是规划学科重大的机遇。规划的范围和视野变大了,从单纯的建设变成了生态、农业和建设三个空间之间的融合。这是一个从开发增量为主到开发和保护并重的过程。不同学科的碰撞以及这个领域的拓展和体系改革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机会。

6
宣讲人:彭灼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空间规划研究院主任规划师
《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研究——以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为例》

        彭灼规划师以《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研究——以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为例》为题,分享参与景洪城市总体规划的项目经验。她认为,相关政策中明确提出来的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其中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的管控手段和管控内容已较为成熟,但是国土面积占比最高的生态空间管控方式相对比较薄弱。西双版纳景洪市在国家的整个生态体系非常重要,项目组在景洪总规中提出景洪生态空间应建立基于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一是空间整合,把原来分散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成结构性网络;二是统一事权,建立名录管理、清单准入和分区管控政策;三是要保护和开发适度结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7
宣讲人:周新刚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助理教授
《上海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特征、模式与规划策略研究》

        新刚助理教授认为,新时期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战略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上海为例,周教授分析了1995年到2015年每间隔五个年份的30米分辨率的建成区数据,随后基于重力模型的紧凑度指标,从城市的几何形态对城市的紧凑度进行测度。研究认为,建成区的快速扩展并不一定会导致紧凑度下降,有必要对紧凑度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面向紧凑城市的规划策略。

8
宣讲人:马强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复兴规划设计所所长
《国土空间规划转型时期规划类型承接传导的若干思考》

        首先,马强所长通过东西部比如兰州、西宁跟上海的比较,认为发展的阶段和面对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国土空间规划要充分考虑地域的一些差异性。其次,空间规划的逻辑性要进一步强化,虽然我们现在有五级三类的分类,但是实际上我们国家的城市规划一直纠结于法定规划和非法定的相互关系之中,所有的新城新区的发展过程中,往往等不及一个上位规划的调整到位,下位的发展就必须开展,一个法定化的过程能在多大程度上去影响到空间的体系,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9
宣讲人:谢俊民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教授
《基于城市气候的多尺度空间规划》

        谢俊民副教授的研究有三个重点,分别是温室效应、热岛以及健康城市的议题,这些都和城市通风有关。他从风玫瑰图与规划的关系切入,讨论气候问题规划落地的两个尺度,一个是城市整体层面的风廊道策略,一个是街区层面的微气候环境策略。他认为,未来的规划技术方式应该从先设计再评估走向设计与模拟、评估同步,每个规划团队都要有大数据及环境模拟背景的人才。

10
宣讲人:肖扬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教授
《基于手机数据的多中心识别研究——以上海为例》

        肖扬副教授重点探讨了通过手机大数据识别大都市地区的中心体系,他发现大都市地区的形态多中心与功能多中心是可能存在差异。他认为,功能多中心跟形态多中心背后对应的是土地指标的问题,土地指标应该与功能中心相匹配。

        随后进入规划青创圆桌会环节,由马强所长和肖扬副教授主持,张尚武教授首先进行了建议和发问,俞静、王颖、刘超、彭灼、李航等多位与会嘉宾以及现场多位听众,参与了讨论,讨论话题包括自然保护地与生态红线关系、做规划的初心、规划落图基本功与背后的博弈、镇规划、规划非左即右、规划用地分类等。


 12
13 14
15 16
17 18

        最后一个环节是新书签赠活动,空间规划院裴新生副院长及其团队贡献数十本新书《转型期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与实践》,由作者之一的王颖总工现场签赠。

19 20

        同步开展的还有部分规划成果展览会,参与活动的部分所和项目团队将他们最新的规划成果制作海报进行展示交流。
       
         本次活动中,青年教师和骨干规划师各抒己见,火花迸发。活动现场座无虚席,赠书环节更是排起了长队。现场听众也积极提问并参与讨论,气氛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活动交流效果。
21


嘉宾发言按演讲顺序排列,嘉宾观点经本人审阅
整理:汪劲柏   摄影:傅鼎

  人事系统 | 项目管理系统| OA办公系统联系我们
 上海工商    © TJUPDI.COM 沪ICP备05050893号 已访问人数:
扫一扫 关注微信
扫一扫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