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我院“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物流专项规划”获 “2024年城市地下空间十大典型案例”
一.项目获得荣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的精准性和利用效率,由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地下空间规划分会等单位联合开展城市地下空间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我院积极响应,以周俭大师主持的“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专项规划——汤宇卿教授工作室完成的“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物流专项规划”为案例进行申报,经多轮评选,从全国上报的多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024年地下空间十大典型案例”。2024年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第四国土-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大会上进行了发布和颁奖仪式,同时,我院以“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物流专项规划解析”为题,做了主旨报告。
图1 2024年地下空间典型案例荣誉证书
图2 “2024年地下空间典型案例”发布现场
二.项目基本情况
在智慧城市发展趋势下,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物流专项规划编制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打造世界级城市物流先行区。“先地下、后地上”,是雄安新区规划之新、理念之新的重要体现。
“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物流专项规划”用地面积12.7平方公里,2020年初编制完成,项目于2022年底建成。
由于国内外尚未有全面建成的地下智慧物流系统,没有规范、标准和实例可以参考。在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的指导和组织下,由多家单位组建工作营,涉及规划、建设、运营等诸多领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多方案比选,融合多方智慧,最终得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物流节点规划:规划在需求分析与预测的基础上,在宏观物流园区布局的基础上,落实规划片区的容东分拨中心和社区配送中心两级节点:
容东分拨中心——采用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模式,外来的大型货运车辆汇集于此,货物在此分拣、入地,通过无人驾驶的货运车辆,经由物流廊道向容东片区进行配送。这一模式实现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同时规划智能化和自动化系统集成的无人仓储设施和新能源无人驾驶货运车辆停车、充电等设施。
图3 容东城市分拨中心规划剖面图
社区配送中心——具备配送、接收、分拣、末端服务等功能,服务新区生产生活物资及快件集散。依据容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商务中心、商业中心和社区生活圈中心的选址,规划27处社区配送中心,其中核心区域结合地下空间开发设置18处地下社区配送中心,规划物流廊道与之在地下二层实现连通。无人驾驶货运车辆运来的货在此分拣,交由配送机器人,经过与地下社区配送中心互通的二层地下车库,送至每幢楼宇地下二层,通过电梯等垂直交通方式,送至用户。
图4 容东片区物流节点规划布局图
物流廊道规划:为了降低造价,容东片区物流廊道一是与地下综合管廊结合,实现一次开挖,多廊建成。根据物流节点空间布局、每种物流路径运输货物的流量和流向、运输车辆的型制等,综合考虑物流运营的合理性、便捷性和高效性,分类施策,依托中心片区地下智慧物流廊道和周边区域地面道路规划主要物流通道,最终送至各类用户。
图5 容东片区物流廊道规划布局图
三.项目创新特点
作为全国首创的城市地下智慧物流系统,其创新点主要包括:
一体化研究,规划建设运营:协调用户方、建设方、运营方、管理方等多方主体诉求,从规划、建设、运营多维度探索研究地下物流实施路径。
多模式比选,共建物流廊道:通过物流廊道与地下综合管廊的共建,降低造价,保障规划的可行性。
多设施共享,降低投资成本:通过末端物流配送与地下车库的共用,削减成本,提升地下空间效益。
图6 容东片区城市地下智慧物流廊道与综合管廊共建并与地下车库连通
用户为导向,开拓地下物流。引入地下智慧物流网络,服务于立体化的物流系统的构建,高效服务各类用户。
智慧为特色,无人配送服务。地下空间为室内场景,可有效促进无人驾驶、配送机器人等智慧产业的发展,打造先行先试、开拓创新的雄安样板。
四.项目推广应用
项目完成后,团队继续开展我院与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联合课题——“城市地下智慧物流系统规划策略和方法”的研究,以期提升、总结和推广。
项目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贡献在于:丰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场景和功能;降低地下空间开发成本,提高效益;提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智慧化水平。
图7 “雄安站枢纽片区市政配套进一步完善——站城一体理念加速实现”中关于地下智慧物流廊道的报道
图8 “雄安 雄安,第2集 未来之城”中关于地下智慧物流廊道的报道
“首届第四国土-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大会”及其典型案例发布在人民网、中华网和中国城市网等多个网站进行了报道,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和对该类项目的关注度。
供稿 | 汤宇卿、陈涤
编辑 | 宣传办
审核 | 肖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