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

当前位置:首页

5.12震中城镇回访暨重建十年转型发展研讨会----映秀站

2018-06-12  6370
分享到:

        2018年5月14日,在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肖达与汶川县城乡规划管理局局长汪永峰的带领下,同济规划院回访团一行三十余人,来到了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城市映秀。

        回访人员先后参观了由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的汶川地震纪念馆、二台山、中滩堡东莞援建集中建设区、集镇集中安置组团和漩口中学遗址。大家欣喜地看到了映秀恢复重建后的巨大变化。

微信图片_20180522142258
映秀镇渔子溪畔
微信图片_20180522142304
映秀镇中滩堡安置区街角空间
微信图片_20180522142308
映秀镇爱立方
微信图片_20180522142315
映秀镇滨水空间
微信图片_20180522142325
回访团参观漩口中学并举行哀悼仪式
        走访结束后,全体人员来到学术交流中心,与当地领导一起重新审视映秀镇恢复重建发展这十年的得失。成都分院相关设计人员向映秀镇相关工作人员汇报了映秀镇总体规划的评估报告。
微信图片_20180522142336
        映秀镇党委书记 蔡代敏:
        回顾这十年,当初重建规划坚持的几个原则和思想到今天看来是成立的,比如坚持生态优先等。规划实施过程中老百姓收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评价效益是充分给予肯定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瓶颈和不足,比如产业承载空间严重不足。映秀镇未来会在产业定位和产业发展下功夫,统筹现有资源,让映秀的生存和经营持续下去。
        汶川县规划管理局局长 汪永峰:
        一、用开放的心态组织规划编制应该成为规划管理制度之一,规划团队与百姓团队的智慧碰撞可以为规划决策者提供参考。二、政府和规划设计专家团队的有效沟通是城乡规划的有力保障,规划不是决策者的绝对主观意志,也不是规划团队的专业技术,而是双方经过深层次沟通后的结果。三、对规划不断修正与完善是城乡规划后续性的体现之一,规划首先应该是科学的,其次应该在实施过程中应对不同状况进行修改优化。四、在存量规划时代县城规划编制应重视土地权属和性质来保证规划落地实施。五、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效设置是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有效方式之一。
        同济规划院资深总工 夏南凯:
        映秀镇的地震研究中心虽然建立了,但却空置没运作,是一大遗憾。汶川灾后重建总结了一种“红色经验”,体现了中国人的大爱精神,应萌发相应的教育产业。这种教育包括爱国主义、防灾避灾技术等内容,让映秀成为新型的教育基地。同时,应该以映秀镇为中心进一步挖掘周边的旅游资源,比如山水风光、大熊猫、茶叶、石头、手工艺品等,带动新的旅游产业发展;甚至结合漩口中学省级高等学校的教育环境,为毕业学生创造空间,为映秀镇的发展植入创意产业。
        映秀镇镇长 邹涛:
        从十年的发展来看,尽管映秀镇的规划建设当初历经千难万险,但最终是得到了党中央和人民的首肯。这说明以下几个道理:一、规划专家应通过某些方式方法影响领导的主观意志。二、规划应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尤其应当尊重当地的特色,因地制宜。三、规划应回归老百姓的意见。
        同济规划院副院长 肖达:
        一、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汶川、映秀的规划应更多融入产业规划。二、映秀镇的文化空间相较于威州县城是不足的,这也是当初映秀规划的一个遗憾,值得反思。三、映秀镇老百姓的房屋权属空间与商业空间之间的矛盾需要在下一步规划编制中落实。下一步规划修编前应再做一次居民问卷调查,看看居民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有没有提升的需求。这次震中城镇重建十年转型发展研讨会很有意义,今后还会陆续举办更多的讨论与研究,规划好下一个十年,共同谋求映秀更美好的未来。

供稿方: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分院

  人事系统 | 项目管理系统| OA办公系统联系我们
 上海工商    © TJUPDI.COM 沪ICP备05050893号 已访问人数:
扫一扫 关注微信
扫一扫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