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率队赴云龙县调研定点帮扶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8年定点扶贫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谋划部署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任务,11月10日至12日,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党委副书记吴广明一行赴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围绕规划、教育、医疗、产业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进行专项调研,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大理州委书记杨国宗会见了考察团一行。云龙县委书记李郁华、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武军、常务副县长黄顺陪同调研。
10日,杨国宗会见了方守恩一行。会谈中,州领导对同济大学在云龙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起步阶段所做的努力和贡献表示感谢,希望学校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进一步依托学科和人才优势,加强顶层设计,继续在规划编制、干部培训、产业发展等方面扩大帮扶力度,辐射大理,助力滇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方守恩表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学校一定会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尽全力落实中央和教育部的工作要求,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广泛的力量推进各项帮扶工作落地。







在宝丰乡中心完小,同济大学“乡土教育水源计划”项目发布会召开。该项目旨在通过建立一批乡土教育创新试验示范学校、设立一个同济云龙基础教育发展基金、开展一系列教育专题调研与培训,建设云龙特色乡土校本课程,提升云龙县基础教育师资水平,打造云龙特色教育品牌。发布会上,吴广明为宝丰乡中心完小、诺邓镇诺邓完小2个“同济大学乡土教育创新试验示范学校”揭牌。2021年,学校投入10万元启动“同济云龙基础教育发展基金”,用于激励和资助云龙基础教育教师开展乡土教育实践。



在云龙县民族初级中学,调研团与在校师生亲切交流。该校20%的生源来自脱贫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福堂社区,承担着脱贫家庭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支教团来到云龙县民族初级中学之后,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建设班风学风,更联动外部资源向学校捐助奖、助学金6万元,为云龙县学生和东部地区连接起沟通帮扶的桥梁。

在云龙县人民医院,一年一度的“同济·云龙医疗周”活动正在举行。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消化内科、中医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口腔科和影像科的7位医师,通过手术演示、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专科义诊等多种形式开展医疗服务,并培训当地医护人员142人次。
结束考察后,校地双方召开定点帮扶工作座谈会。会上,李郁华全面介绍了云龙县乡村振兴工作的初步成效,希望在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拓展更多合作领域,将乡村振兴的同济模式不断推广复制。方守恩在讲话中指出,同济大学定点帮扶云龙县以来,双方亲密合作、砥砺奋进,校地双方不仅共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结下了深情厚谊。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续学校将从三个方面创新思路、汇聚力量,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一是抓好规划。要坚持“云龙所需、同济所能”,坚决落实“四不摘”要求,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系统做好5年总体规划,围绕乡村振兴要求“组合拳”出击,精准施策,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二是抓好落实。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和干劲,把服务云龙的举措做得更细、更精、更实,重点落实乡村规划、永安学堂、厕所革命、宝丰遗产保护项目等,努力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和示范项目,成为老百姓获益称赞的民心项目。三是抓好育人。要坚持选派更多干部、更多师生赴云龙县挂职锻炼、科研攻关、支教实习,在基层一线淬炼成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时,智志双扶,为云龙培养和培训大批乡村振兴专业技术和管理干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下一阶段的乡村振兴工作,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同济大学全校师生将继续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行动,为云龙插上腾飞的翅膀贡献同济智慧和同济力量!
座谈会上,双方还签订了总额达228万元的《同济大学云龙县人民政府2021年定点帮扶项目资助协议》。
学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团委、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参加相关调研活动。